上門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是一個提升人的活動能力和生活質素有關的專業,以臨床推理為病者提供最適當的治療。物理治療師會協助病人加強其獨立性,讓他們盡量恢復正常工作或生活方式。物理治療師會先評估病人的情況並配合醫生的診斷; 為其提供最適合的治療。物理治療師亦會教育病人和大眾如何避免受傷及保持身體健康。我們的服務包括:上門物理治療和到診服務。我們所特設到戶服務,專為行動不便的長者及長期病患者帶來方便,即使他們足不出戶,也可接受適當的治療。



服務對象

物理治療的主要目標,是協助患者提升活動能力及改善痛症;長者或因年老而變得體弱多病,但經過適當的護理及治療,很多病症都可以復原或得到舒緩。護老者可點選下列病症,以獲取更多相關資訊:

中風
腰酸背痛
坐骨神經痛
退化性關節炎
柏金遜症 
肩周炎

 

 物理治療的用途

1. 提升活動能力及生活質素
有些病患如中風及骨折會限制患者的活動能力。物理治療師會利用伸展、負重運動及功能性鍛鍊等治療令病者矯正姿勢、改善平衡力及提升活動能力。

2. 治療痛楚及創傷
物理治療師利用一些物理元素如光、電、水、熱、冷、力等來幫助病者減輕痛楚及痛症帶來的不便。

3. 預防受傷及病患
物理治療師會分析的肌肉表現及關節活動狀態,在不同情況下給予個人化運動建議。例如職場上指導正確姿勢或運動前協助運動員貼紮,都可以降低受傷的風險。




中風

中風是由於腦血管出現問題,令腦細胞在失去血液、氧氣及養分下受損,因而影響腦細胞所控制的功能,例如活動及語言機能,妨礙病患者的自我照顧能力。
中風的徵狀:
中風的徵狀視乎發生病變的位置及其損害程度而定,個別患者會有不同的病徵。常見的病徵有

  • 局部感覺麻木,例如一邊臉、單邊肢體或身軀
  • 肢體無力,尤其是身軀單側、單肢
  • 身體突然失去平衡能力
  • 言語不清、流口水、吞嚥困難、嘴歪
  • 視力範圍減小,或眼睛肌肉失調、出現重影
  • 神志不清、昏迷
  • 其他症狀:例如突發性的劇烈頭痛、持續的暈眩

腰酸背痛

腰酸背痛十分普遍,成因有包括受傷、疾病、耗損與退化。不良姿勢會加速脊柱耗損,所以必須經常注意保持良好姿勢。 如果已經患有腰酸背痛,應及早診治,切勿長期依賴成藥,以免引致不良的副作用,尤其是長者,較常有止痛藥導致胃出血的情形。

正確姿勢及護理
脊柱有一個正常的曲線,從頸到臀的這個弧度應盡量保持,使肌肉處於平衡及鬆弛狀態,不致過勞,並能適當地運作。

站姿
站的時候,要抬起頭,保持下巴收入,肩膀平直,胸部微向前傾,下腹內收,腰後微凹,這樣不僅令背肌鬆弛,人也顯得更神氣。 

坐姿
坐的時候,腰要挺直,雙腳著地,小腿自然下垂,臀部後靠,可利用軟墊保持腰的弧度。不要坐太軟、太深或太高的椅子,也不要懶散地倚傍,令背部過分彎曲。 
避免經常扭動腰部,應選用可轉動的椅子。不要長久保持交叉雙腳的姿勢。如果長時間駕車,在途中要不時停下,走動一會或做向後彎腰的動作。 

臥姿
睡眠用的床要能支持身體重量,使身軀不致下墮,可選用木板和兩吋厚的床墊,使背部能得到真正的休息。如有需要,仰臥時可用捲起的毛巾保持腰部弧度。側臥是較自然的姿勢,腰要直,膝部微曲,應只用一個肩膊高的枕頭。

日常生活
彎腰對脊骨是很大的負擔,因此不論提重物,或是綁鞋帶也應盡量避免彎腰,宜養成屈膝蹲下的習慣。日常生活中可多利用高凳、適當的椅子等來作扶助。在彎腰動作之後,可做些拗腰運動來保持腰部的弧度。

提重物及轉移
提重物時,要注意避免損害背部。應將物體盡量移近,並利用腿部和肩部的力量,而且要量力而為。若要轉身時,不可扭腰,應向適當方向踏步。上床時不可只用腰力,應先坐在床邊再躺下,起床時也要先轉身,將雙腳放在床邊,再利用手力把身體撐起來。此外,要避免長時間保持不良的姿勢,亦不要作突然的腰部動作或突然用力。 

運動
運動可強壯肌肉,減慢脊柱退化過程,但要注意正確的運動方法,避免損害背部的動作,運動前亦應熱身,如有懷疑,應先請教醫生或物理治療師。 
脊柱的構造相當複雜,背部的毛病亦往往很難根治,所以應經常注意自己的姿勢。如果已經患有腰背毛病的人士,更應遵從醫生和物理治療師的指導,接受治療,做適當的腰部運動,以減少腰酸背痛的苦楚。 

坐骨神經痛

通常是一種形容神經痛的方式並非一種特定的疾病。通常是由於椎間盤突出壓到腰椎神經或是因脊椎管或椎間孔狹窄導致神經根缺血引發的疼痛。

一、所產生的疼痛症狀?
通常會從後背部延著臀部至大腿後部到小腿肚,感覺上像是延著一條神經由上而下痛下來,在早期常會有腰痛的現象發生,而後會因神經受擠壓的程度加重疼痛,並產生所謂的『間歇性跛行』-行走一段時間或距離便要坐下或蹲下才能繼續行走可能會影響,若沒有及時接受治療,有時會引起肌肉力量變差、感覺遲鈍、反射失常等,進而影響生活起居。

二、常見的檢查?
依照個人的病史,90%的病患可由神經學檢查被診斷出來。但是為求確定仍會先做X-光檢查確定部位,再用較精密的設備如:脊髓攝影、電腦斷層、磁振造影來做治療
的參考。

三、疼痛期間如何減緩疼痛?
(1)臥床休息:
1. 平躺:兩膝後應墊枕頭或棉被,使兩膝稍彎曲減少不適。
2. 側躺:左右邊不限制以舒適為主,但仍應略為彎曲膝部及大腿。

(2)軟背架(或束腰)使用:
可減少腰部不當使用並減少腰椎之承重。

(3)復健治療
視病況變化使用熱療及階段性的運動,緩解疼痛。

(4)熱敷
每三至四小時使用熱敷,每次20-30 分鐘。

(5)藥物治療
可減輕疼痛、縮短病程。

(6)避免會引起椎間盤脫出的運動:
1. 跑步性運動:慢跑、徑賽、網球等。
2. 跳躍性運動:籃球、羽球、跳高等。
3. 遠走性運動:高爾夫、爬山、遠足等。
4. 荷重性運動:舉重、背抱小孩等。

四、何時需考慮手術?
若有下列情形宜開刀治療:大小便失禁、肌肉無力萎縮、接受治療後仍無法改善疼痛情形、需長期使用腰部工作無法更改等。均需至醫院骨科求診,多半均能得到滿意的結果。

五、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1. 減輕負擔:避免久站、久坐、勿提重物。
2. 坐姿要正確:身體重量應放在臀部,而非尾椎。
3. 注意休息:工作時勿超過40 分鐘,應有適當休息。
4. 不要蹺腳:翹二郎腿是以一側的屁股坐著,會增加對側的壓力。
5. 調整開車座位:座椅勿調的太後面,應保持握方向盤時肘部彎曲,背部直立。
6. 勿穿高跟鞋:會增加腰部壓力,應穿平底鞋。
7. 注意睡床選擇:平時不可睡彈簧床或海綿床,應睡硬板床。

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是因長年累月的關節勞損而引致的疾病,在長者十分常見,主要受影響的部位可包括膝蓋和手指。

成因
關節經長年累月的磨擦而勞損,關節液分泌減少和軟骨損耗變薄等,都會令情況惡化;加上保護關節的肌肉及筋腱疲弱、身體過重及不正確的姿勢和活動,攜帶過重的物件等,情況將更趨惡化。

徵狀
包括痛楚、紅腫發熱和關節僵硬等。長期患者在不正確的活動及姿勢下,更可引致關節變形。

治療方法
痛楚時應盡量休息;急性炎症時可以用冰敷;而慢性炎症時則適宜用熱敷及按摩,可以加速血液循環,達到消炎止痛及去腫的效果。如有疑問,應請教醫護人員或物理治療師。 
而藥物的主要作用是減低痛楚或減輕炎症,並不能根治已退化的關節;止痛藥及消炎藥的種類繁多,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可引致腸胃不適、胃出血及腎功能衰竭等,因此必須按醫生的指示下使用。雖然在關節內注射類固醇藥物能夠止痛,但會加速關節退化,一般情況下不宜使用。 

預防及護理
1. 退化了的關節不能完全復原,但合適的護理,可以防止退化加劇、減低痛楚及復發的機會。
2. 避免攜帶過重物件,可利用手推車輔助;注意個人體重,減少關節的負荷;
3 平衡分配工作與休息時間,留意關節是否痛楚;
4. 避免關節長時間保持一個固定動作或位置;
5. 適當的強化肌肉和關節運動能協助保護關節,可請教醫生或物理治療師。

柏金遜症

柏金遜症是一種在長者所患的神經系統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平均病發年齡在六十至七十歲之間。

成因
可分為原發性和誘發性兩類。大部份患有柏金遜症的長者都是原發性的。其真正原因還未有一致的結論,目前知道是由於腦內部份神經系統功能受損,引致一些稱為多巴胺的神經傳導物質減少。誘發性的柏金遜症則是由於藥物(如長期服用一些止暈藥)、腦部受創、腦炎、多次中風等因素引起。

徵狀
震顫,初發時通常出現在一側的上肢,繼而影響其他肢體,最後可能影響全身的肌肉。
動作緩慢,尤其在開始活動及轉變方向時最為明顯。
關節活動顯得如齒輪般僵硬。
其他病徵包括面部無表情、步履及語調出現變化等。

治療方法
藥物:現階段雖未有任何根治原發性柏金遜症的有效方法,但藥物能幫助控制此病的病徵,改善患者的活動能力和減輕震顫的情況,以減低對日常生活的影響。藥物通常需要長期服用,切勿自行中止服用,否則可能會令病情反覆。
物理治療:肌肉、姿勢及關節的訓練可減少症狀及併發症。適當使用助行器具及正確運用轉移技巧,能令患者增加活動能力,減少意外發生。
職業治療:分析患者起居生活及實際家居環境所遇到的障礙,使用輔助器材及改善家居佈置,減低患者的功能障礙,提高患者的自我照顧能力。
心理輔導:患者容易有抑鬱的情況,所以家人的支持和安慰很重要。此外,照顧者亦可能因過度的壓力而感到沮喪。如有需要,應向專業人士尋求輔導。
 

肩周炎

肩周炎是長者常見的毛病,它是由於圍繞肩關節的軟組織發炎而形成,多發生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士,又名「五十肩」或「凝肩」,患者以女性較多。

病因
真正引發肩周炎的病因不詳,但可能因肩關節部位受創傷或勞損引起,亦有些情況與肩部正常活動減少有關,例如在中風後或肩部附近組織動過手術後。

病徵
起初,肩關節部位出現痛楚,漸漸疼痛加劇,甚至影響患者不能側睡向痛肩的一方。及至痛楚減少後,關節部位卻逐漸變僵硬,以致肩膀活動幅度減少及受阻,影響一些日常活動如穿衣、梳頭、提物件等。

治療方法
如感到肩關節痛楚時,可用暖敷護理患處,以減輕痛楚。
適當的物理治療,可減輕痛楚,並將病情縮短。
藥物治療可有助減少痛楚但必須按醫生指示下才可使用,以免引致副作用。
應注意日常家居護理及適當運動,並配合病情發展,以助患早日康復:

當關節仍然十分痛楚時,應該盡量減少用痛手提舉重物。避免集中或重複使用同一肩關節,應輪流交替使用。避免過份扭動肩關節及側睡在痛手一邊。進行自我照顧的活動時應多用好手,以下是一些可用的方法:

穿衣:可先穿痛手,然後才穿起好手。
洗澡:可用長毛巾擦背,好手放在肩部之上,執毛巾一端,痛手伸到背後,執毛巾另一端。然後用好手用力向上拉起。或鼓勵患者用長柄刷取替毛巾去清洗背部。
梳頭:可用好手取替,或利用一些較長柄的梳用痛手梳頭。
洗頭及洗臉:都可以用好手代替。
切食物:可選用較輕的刀切食物以免因用重力加劇肩關節痛楚,另外肉類可用碎肉機攪碎。

患者可做輕微的肩部運動,例如「鐘擺運動」,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環、放鬆肌肉以及減少痛楚。做運動時應根據自己能夠承受痛楚的程度去進行,手上不要握重物,且動作不需太大,以免增加痛楚。

當痛楚減少,但肩關節的活動幅度受阻時:
日常多用痛手,並作適當伸展肩部運動,以減少肩關節僵硬。
若有任何疑問,可向醫護人員或物理治療師查詢。

 

骨折後及手術後復康

骨頭的折斷稱為「骨折」。骨折時,骨的結構會出現裂縫、變形或凹陷,甚至完全斷裂,造成兩塊或以上的碎片。骨的結構堅韌,一般可以承受重力,但若受到直接衝擊、強力扭轉或折曲,例如跌倒或碰撞,骨頭便會折斷。由於骨骼有血液及神經供應,所以骨折時會感到疼痛,而且會出血和瘀傷。

老年人骨折風險增高,因為他們容易跌倒,而且骨骼日漸脆弱。小孩也容易跌倒和發生意外,導致骨折。


注意事項:
  • 儘量多吃高蛋白、多維生素、低動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鮮水果、蔬菜。
  • 不吃陳舊變質或刺激性的食物,少吃熏、烤、醃製、油炸、過鹹的食物。
  • 更換衣服時要避免傷口位置,以免令傷口爆裂。
  • 要避免傷口外露甚至沾水,以免發炎。
  • 避免到擠逼的地方,以免傷口受到碰撞。